对政协石家庄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0137号提案的答复
市九三学社: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强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我市旅游业发展,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省文旅厅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部署要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省市旅发大会为平台,加快深化文旅融合发展,全面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2019年我市旅游业总收入1478.98亿元,同比增长22.13%,接待过夜游客6367.23万人次,同比增长15.84%。
一、高度重视,规划引领,科学绘制全域旅游发展蓝图
为做好我市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成立了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高规格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大力实施《石家庄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石家庄市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规划及行动计划》等相关规划,构建“两带串三区、双核带多点、三网全覆盖”的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新格局。指导平山县、晋州市、新乐市、鹿泉区、藁城区、赞皇县、井陉矿区等编制完成了县级全域旅游发展规划。
二、以省市旅发大会为平台,打造文旅融合发展新标杆,助力全域旅游发展
(一)高质量承办第四届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以“传承红色基因,创新绿色发展”为主题,成功承办第四届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本次大会总投资211.92亿元,建设重点项目60个,推出14个重点观摩项目,集中签约30个合作项目,辐射带动29个乡镇249个村53万人口实现经济新发展。新建改建旅游公路268公里,新建改建旅游厕所149个,规划建设和提升游客中心15个,驿站16处,新增旅游标识牌、指示牌884块,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实现大幅提升。推出的串联起平山、灵寿、正定三地全长106公里的“滹沱河生态走廊”,成为彰显地域文化、链接乡村旅游、引导村民就业、带动产业复兴的窗口。配套建设的生态景观、文化景观、智慧旅游系统等,把石家庄打造成为了红色旅游资源和生态资源融合发展的新样板,加快了石家庄由“一季游”向“四季游”、由观光游向休闲游、由景区景点游向全域旅游转变,实现了石家庄旅游产业大突破、大提升,推动了区域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全面发展。
(二)成功举办六届市级旅发大会,成效显著。2017年--2020年在正定县、鹿泉区、平山县、灵寿县、井陉和井陉矿区、元氏县连续成功举办了六届市级旅发大会。打造各类新业态项目60多个,提升老景区24家,有效扩大了优质旅游产品供给,大幅提升了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和服务接待水平。旅发大会还有效促进了生态文明建设,扩大了旅游品牌影响和对外开放。借力省市旅发大会平台,形成规模效应,我市已形成以平山、正定、鹿泉、灵寿、井陉、井陉矿区、元氏为核心的区域性全域旅游区。
三、着力打造优质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一)构建完善的全域旅游交通体系。近年来,我市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我市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交通保障。太行山高速公路西阜和平赞段纵贯我市西部山区,平山、井陉、灵寿、赞皇均设置出入口并适当设置连接线,串联驼梁、五岳寨、水泉溪、西柏坡、温塘、井陉矿区、天长镇、苍岩山、封龙山、嶂石岩等众多旅游景区,形成了一条高速旅游便捷通道,极大地改善我市西部山区旅游景区的交通条件,促进了“快进慢游”的旅游格局发展。现正在建设的省道西柏坡至驼梁旅游路,直接联通了西柏坡和驼梁、五岳寨区域,促进景区间旅游资源整合发展。下步将稳步推进南绕城高速、石津高速、西柏坡至驼梁旅游路等项目建设,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基础上争取早日建成通车,尽快发挥功能。
(二)依托全市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构建石家庄旅游云数据中心和旅游大数据体系,推动服务智能化和数字化。编制印发实施了《石家庄市智慧旅游发展规划》,并将智慧旅游纳入《石家庄新型智慧城市总体(2019-2021)》,着力建设管理、服务、营销一体化的智慧旅游信息平台,助力石家庄建成全域智慧旅游城市。智慧旅游建设稳步推进,实现各涉旅部门数据共享交换,智游石家庄手机APP正式上线运行,26个4A级以上景区接入国家和省智慧旅游视频系统、及景区预约管理平台。井陉县荣膺首批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三)深入开展厕所革命。制定了旅游“厕所革命”新三年行动计划,2018年至2020年计划新建、改扩建400座旅游厕所。2018--2019年共建设完成305座;502座旅游厕所已完成电子地图上线。通过政策引导、资金补助、标准规范等方式持续推进旅游厕所建设,年内完成96座旅游厕所建设任务,提供更加科技化、人性化服务。
四、把景区提档升级作为旅游产品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抓手
一是提升景区建设水平。近年来,对全市34家A级景区持续实施提档升级,按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国家标准,以景区基础设施硬件建设和景区规范化服务提升为重点,全面提升全市A级景区规范化、标准化、精品化建设水平,进一步完善了景区步游路、标识牌、停车场、厕所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方便游客出游。平山县投资3亿多元,实施了西柏坡、天桂山、驼梁等重点景区对标提升行动,对停车场、步游路、厕所、标识标牌等进行统一设计、规范提升,提高景区档次品位;鹿泉区抱犊寨投资4500多万元整改提升;高新区天山海世界投入1亿元进行升级改造;正定县对隆兴寺、荣国府、赵云庙等景区进行了彩绘、粉刷、改造提升,对正定古城、旺泉大街等街区进行夜景亮化美化,进一步提升了景区品质。
二是开发推出冬季旅游产品。沕沕水景区的夜游冰瀑、银河洞灯光亮化、勒泰中心的不夜城,天桂山冰瀑、紫云山冰瀑、东方巨龟苑冰瀑和滑雪、鹿泉西部长青滑雪等冬季旅游产品,丰富了旅游产品有效供给。
五、推进“旅游+”融合发展,培育旅游新业态
“旅游+乡村旅游”。我市平山李家庄村、正定塔元庄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平山岗南镇李家庄村、矿区贾庄镇贾庄村被评为“全国生态文化村”。井陉于家村、吕家村等10个村被评为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按照“一村一策、一村一品”的原则,持续推进省、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目前确定了16个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以星级农家乐创建工作为抓手,力促农家乐提质升级。目前已评定石家庄市星级农家乐203家,有40余家农家乐被评定为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旅游+工业”,利用石家庄通用航空产业基地、君乐宝、洛杉奇、食草堂等工业旅游示范点,开发工业科普旅游、企业文化旅游和工业购物旅游,引导开发多种形式的工业旅游产品。在第三届中国工业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我市被评为最受网民欢迎、全国排名第三的“十大工业旅游城市”。“旅游+文化”,重点挖掘并提升西柏坡纪念馆、中共中央旧址等红色文化产品,天桂山、苍岩山、驼梁、五岳寨等绿色文化产品,古中山国、秦皇古驿道、正定古城、赵州桥等历史文化产品。“旅游+康养”,以岭健康城中国康养旅游示范基地为引领,将中医药产业、中医文化、养生保健与旅游业深度融合,开发中医药康复理疗、中医养生保健等旅游产品。
六、文创和旅游商品开发迈上新台阶
在省文创和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中,我市160余件作品参选2019河北文创精品展,藁城工艺纸雕宫灯等产品荣获最具商业价值奖等15个奖项。以“创意石家庄·游礼新生活”为主题,策划推出首届石家庄市文创和旅游商品大赛,围绕石家庄印象、红色传承、绿色发展等8个题材,征集参赛作品797件,促进文创及旅游商品品牌化、市场化和产业化。为提升我市文创和旅游商品设计研发水平,建成平山8D驿站文创精品店等12家文创精品店,以推出更多具有地方特色浓郁的旅游文创商品。推动旅游购物商店和旅游休闲购物街区建设,我市鹿泉食草堂·汉马生活馆被评为省级特色旅游购物商店、北国奥莱小镇被评为省级旅游休闲购物街区。
七、开展文化进景区,促进非遗文化传承
一是景区积极为非遗传承人传承授艺、研修提升、展示传播等提供场地和平台。推动藁城宫灯、井陉拉花、无极剪纸、赞皇原村土布、郭氏铁板浮雕、正定府马家卤鸡等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到景区食、住、行、游、购、娱各环节,将旅游消费与文化消费有机结合,通过表演、展示、科普、研习等形式丰富景区游览内容和消费业态。
二是利用传统节日、节庆集中开展非遗宣传活动。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和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为重点,结合地域文化特色,在景区举办民间文化艺术展演、非遗展览展示、非遗知识竞赛等活动,集聚人气、促进消费,营造关注和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
再次感谢您对石家庄旅游业发展的关注与支持,感谢您提出的宝贵建议,我们将在工作之中认真实行。
2020年9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