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对政协石家庄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0205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19-10-24 来源: 【字体: 打印
 
郑博文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打造城市美术馆,让城市透过文化转型,打造城市名片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局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原则,统筹城乡,不断完善服务网络,健全服务功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得到保护与传承,城市文脉更好延续。
一是基础设施功能不断得到提升。石家庄大剧院、丝弦剧院相继投用,成为省会文化新地标。正定新区图书馆新馆建设主体工程基本完工。正定新区市博物馆新馆项目已完成立项。全市拥有图书馆24个,文化馆23个,乡镇(街道)分别建设了综合文化站、街道办事处(社区文化中心)。所有行政村都建设了农家书屋,还实施了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工程,市、县、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不断健全。市图书馆创新建立地铁图书馆、信用智能借书平台,被评为“国家一级馆”。市博物馆3D文物数字展厅正式开放,借助信息实体虚拟化技术,使馆藏文物“活”起来。赞皇县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开馆。建成了正定智慧旅游和鹿泉智慧城市中心项目,平山县旅游数据中心一期工程完工。对西柏坡、抱犊寨、君乐宝、天山海世界、漫山花溪谷等重点景区进行了建设提升,打造了西部长青、杰明房车露营地、荣逸乡村客栈等一批新业态项目,山前大道、环岗南水库旅游风景道精彩亮相。
二是文物保护利用取得新进展。正定城墙、隆兴寺摩尼殿壁画等系列文物保护工程获得国家文物局批准立项,并顺利实施,古城风貌恢复工程初见成效。中山古城遗址公园成功获批立项,成为我市第一个立项成功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行唐故郡墓地考古发掘成果颇多,考古实验室谋划建设有序推进。实施了正丰矿工业建筑群、天护陀罗尼经幢等一大批重点文物抢救性保护修复工程,确保了文物安全。
三是非遗保护成果喜人。健全了市、县两级名录体系,圆满完成石家庄丝弦22台传统剧目和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抢救性保护数字化工程。市丝弦剧团、评剧院一团、常山战鼓传习基地等被命名为省级非遗传承示范基地;“评剧”和“井陉拉花”被列入河北省文化形象名片。
四是全市旅发大会彰显独特魅力。自2017年以来,我市已举办了四届市级旅发大会。借力旅发大会,引爆旅游宣传,创下了我市举办重大活动宣传报道之最。旅发大会期间,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众多中央及省市媒体、网站、移动客户端参与了报道,进一步提升了石家庄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展示了省会旅游新形象。通过四届全市旅发大会的成功举办,形成了“举办一届旅游发展大会,推出一个全域旅游品牌,打造一批精品旅游片区,建设一批旅游新兴业态,提升主客共享旅游环境,助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模式,旅游“金三角”成果初现。
下一步我局将协调推进重点设施建设,市图书馆新馆如期竣工。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和乡镇综合文化站专项治理工作,确保年底前80%行政村建有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以太行山高速通车为契机,重点推进“一轴五大片区”路网体系、4A级景区道路及配套设施建设。认真落实东峰书记调研正定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正定东城门、博物馆、城隍庙和府文庙等项目工作进度。积极推进中山古城考古遗址公园、行唐故郡考古实验室、灵寿县幽居寺等遗址保护工作。依托丰厚的馆藏开展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让文物“活起来”。落实《河北省传统工艺振兴的实施意见》,实施非遗传承人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探索建立传统工艺工作站、非遗扶贫就业工坊。
非常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我市文化旅游事业的关注和支持,希望今后一如既往的关注和支持我市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并为我们的工作提出更多更好的意见和建议。
 
2019年8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