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嶂石岩景区。
集演出、排练、办公、科普教育为一体——赞皇县丝弦中心。
探寻唐相文化,再现唐风古韵。图为德裕古镇全景。
赞皇嶂石岩旅客服务中心。
深秋的嶂石岩景区风景。
风景秀丽的赞皇县白草坪水库。
赞皇县嶂石岩峡谷漂流。
赞皇县体育馆全景。
坐落在国道339与都许线交叉口的宰相公园。
大枣园区中健康步道。
槐河景观带成为百姓休闲娱乐的新去处。
松会葡萄采摘基地。
9月15日至16日,第七届石家庄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赞皇县成功举办。大会以“办一届精彩、大气、节俭的旅发大会”为目标,坚持全民参与、全民共享、群众受益、精彩别致的原则,充分发挥资源禀赋、生态优势和山域特色,深入挖掘千年古县赞皇县“十山三水两基地一故里”的文化与生态内涵,全力打造生态休闲乡村旅游目的地,塑造旅游高质量发展新样板。
对于赞皇而言,旅发大会就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助推器”,在这里,全域旅游建设热潮仍在持续,更多值得期许的旅游新产品、新业态正在不断涌现。本届旅发大会主会场设在嶂石岩,但从接棒承办旅发大会那天起,不仅仅是嶂石岩,赞皇每一个地方都是“主会场”,每一名干部群众都是主角,一场全民参与打造贫困地区宜居宜业宜游新未来的生动实践全面展开。
如今,置身赞皇,记者发现,这里的环境更加优美,出行更加便捷,设施更加完善,城乡更加宜居。文旅互融、农旅互动、工旅互通、商旅互赢的融合发展新模式,不断刷新着人们对赞皇的认知,更为县域特色产业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据统计,旅发大会后,赞皇县客流量增加2.4倍,达到24.53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36亿元,实现了强旅游、促发展、惠民生的多重效益,为我市全域旅游发展积累了有益经验,贡献了智慧力量。
规划为纲
“一核两区百点”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
赞皇县坚持高端站位。坚定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夯实“生态强县、大美赞皇”建设目标,把赞皇县突出的生态资源优势作为发展全域旅游的最大基础和保障,作为规划旅游产业发展的重大考量和依托,坚持把全域旅游摆在经济发展全局的高度,打造生态强、旅游兴的“双赢”效应。
坚持规划引领。强化规划的统筹性、系统性、前瞻性、科学性和权威性,从对全域旅游进行顶层设计的高度做规划,同时强化旅游总体规划与其他规划的有机衔接,全域化整合各类资源,秉持“一盘棋”理念,做到全域景观化,景观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产业旅游化,全力加快全域旅游创建步伐。设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整合10多个部门的专项资金向旅游倾斜,形成高位推动、政策带动、多元驱动的发展模式,为全域旅游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坚持面向未来。统筹眼前和长远,进一步完善《赞皇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为“十四五”期间的旅游产业发展定路径、布棋局,围绕“一核、两区、百点”的旅游产业发展思路,打造了以槐河景观带为中心,嶂石岩景区、大枣园区为纽带,119个特色区域为支撑的全域旅游新格局。“十四五”规划,将按照“一核、两区、百点”旅游产业发展布局,实施“旅游+”战略,持续打造重点精品工程,整体盘活做强全县旅游资源。
通过百点建设,不仅带动着全县240多个美丽乡村、特色园区等蓬勃发展,还通过产业带动惠及群众1.2万余人,进一步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效。该县主要负责人表示,将以成功承办第七届石家庄市旅发大会为契机,站在全域旅游的新起点上,进一步完善《赞皇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夯实“全域、全季、全时、全景”特色理念,做好山水文章,实施“旅游+”战略,持续打造重点精品工程,整体盘活做强全县旅游资源,强力开启全域旅游发展新篇章。
生态为基
“十山三水两基地一故里”激发旅游产业新动能
国庆期间,记者来到嶂石岩景区,这里的游客中心已经停放了很多私家车。“自从县里开完旅发大会以后,景区接待游客的数量有了明显增多。”景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得益于第七届石家庄市旅发大会的召开,“双节”期间,来赞皇县体验山水人文成为我市游客新选择。
山风清爽,沁人心脾。嶂石岩景区内,众多游客一边欣赏沿途风景,一边用手机拍照留念。沿着山路盘旋而上,一道巨大的紫红色弧形崖壁出现在记者面前,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回音壁。回音壁下,不少游客正在聆听自己的回音。除了青山,绿水同样吸引人。在位于阳泽乡的天台湖景区,青山照水,倒影翩翩。几艘游船停靠在岸边,不少游客在船上正极目远眺。
“我是在报纸上看到了赞皇县举办旅发大会的消息,正好趁着节假日,带着一家人来这里爬爬嶂石岩,欣赏一下赞皇县的秀美风光。”市民李海说,除了去嶂石岩,他还参观了涌动着层层绿涛的15万亩枣林,品尝了松会村新鲜美味的葡萄……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赞皇县的一大特点,承办旅发大会以来,该县以生态为基,激发“十山三水两基地一故里”旅游产业新动能。
该县大力发展“十六大景区带动百点互动旅游圈”。以嶂石岩和棋盘山旅游开发为圆心,大力发展“十山”(嶂石岩、棋盘山、五马山、赞皇山、石柱山、窦家寨、云顶草原、中台山、云锁山、簸箕楼)、“三水”(锁云湖、天台湖、平泉湖)、“两基地”(黄北坪太行山一分区旧址红色基地、中马峪红色法制教育基地)、“一故里”(许亭村唐朝六宰相故里)特色旅游,形成的“十六大景区带动百点互动旅游圈”,以旅游产业大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进而推动县域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如今,这些景区成为了节日期间市民休闲放松的好去处。
景点观摩的越多,市民余海天的感触越深:“再访赞皇,我有两点感受,首先我觉得赞皇景区景点的质量提升了,这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出游选择。同时,我更注意到的是赞皇县各大景区更加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还把许多高新技术运用到了景区当中。”
为了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赞皇县大力实施旅游景区景点提档升级工程。按照5A级标准对嶂石岩槐泉寺景点、嶂石岩游客中心进行改造提升,建设拥有5600平方米房车营地的嶂石岩户外运动基地,以此带动棋盘山、天台山等A级景区逐步进行大改造大提升。投资15亿元建成唐相文化康养旅游小镇,投资9000余万元建成原村土布文化旅游产业园,高标准打造秦家庄、鲍家滩、三六沟等一批乡村旅游示范村,培育嶂石岩景区、鲍家滩樱桃采摘、山花节、原村土布等多个知名旅游品牌,推出10个精品旅游观摩点,大力发展乡村游、生态游、采摘游、文化游、红色游,推动文化与旅游、科技与旅游、生态与旅游融合跨越发展。
同时,打造“智慧旅游”“研学旅游”“体验旅游”新业态。在会展中心利用5G技术对嶂石岩、棋盘山、天台山等景点进行集中展示。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融合的立体宣传战略,积极开拓线上、线下两个旅游市场,建立和完善扫码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在线预订等智慧景区功能。依托原村土布文化产业园、蜜蜂博物馆和嶂石岩独特的地理地貌,大力发展研学游、体验游等新业态。
宜居为本
“一山一水”战略建设生态旅游新县城
“旅发大会不光是让县里旅游产业有了发展前景,同时也让我们这些居民有了更好的生活环境。如今,山富生机,水有灵气,我们居住在这里很幸福。”在槐河滨河路上骑行的赞皇县居民池树彩说,如今的赞皇县槐河两岸风景愈发怡人,县城愈发宜居。
赞皇县站在建设旅游目的地城市的高度,持续推进重点、重大项目建设,着力提升县城整体档次。
该县打造生态走廊。全面启动国家园林县城创建,高标准、高质量实施万坡顶遗址公园等重点工程,营造“林在城中、城在绿中、人在景中”的生态景观。从建设旅游目的地城市的高度,持续推进重点、重大项目建设,把总投资10.3亿元的槐河景观带打造成了城市之“魂”。高标准实施槐河县城段综合治理工程,建成滩地生态防护26.14万平方米,变槐河为内城河,修复槐河生态功能,扩展绿色生态空间,大力建设湖泊、湿地,着力建设“近水、亲绿、宜人”的开放式公园,打造“水、堤、路、桥、岛、绿、景、居”浑然一体、水天一色的滨水风景区和生态景观带。同时,以打造群众文娱健身休闲综合性场所和文化场馆新地标为目标,改造提升文体中心,做靓丝弦中心,高标准完成龙门大桥、石臼山大桥等工程,实现绿道、林荫、水系相连,桥梁、公园、湿地贯通,构建了“一河两岸”城市格局。
推进跨河发展。把龙门乡纳入主城区,投资2.72亿元推进滨河路改建工程,建成滨水迎宾景观大道;投资1.1亿元高标准建成龙门大桥、石臼山街跨河大桥,打通县城跨河发展“动脉”,推进文体中心、健身中心、丝弦中心、游泳中心“一河一路两桥四中心”项目建设,打造地标性建筑群,拉开县城框架,提升县城承载力、辐射力和带动力,开创了“一半山水一半新城,一半生态一半产业”县城建设新局面。与此同时,该县还依托槐河景观带、丝弦中心、滨河路等道路、场馆的建设,实施了县城绿化提升、“洗脸塑容”行动,不仅提升了城市“颜值”,促进了县城强功能、提品质,还进一步拉开了城市框架,释放了发展空间。
突显山城特色。旅发大会期间,为推动赞皇县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旅游产业发展,赞皇县人民政府与内蒙古包头市久益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就谋划建设赞皇县五马山城市森林公园和赞皇县棋盘山棋都文化特色小镇项目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五马山森林地质公园综合升级改造、五马山城市森林公园项目拟投资3亿元,结合五马山生态建设、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建设旅游休闲康养目的地;同时,实施五马山采挖矿坑的山体恢复工程和五马山山体贯通县城至高邑高铁站隧道工程和五马山贯通县城与开发区隧道工程的建设,挖掘整理五马山历史文化资源,做好五马山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将“魅力山城”品牌打造成全县域3A级旅游景区的第一张名片。
文化为魂
“两区十品百点”厚植“红、绿、古、新”新优势
10月25日,记者来到赞皇县太行原村农产品旅游文化产业园。在产业园的土布非遗博物馆内,一件件用原村土布制成的服装服饰及家居产品令人瞩目。与传统土布“粗、简、俗”的感觉不同,这些产品面料细腻、做工考究,给许多游客留下了深刻印象。
“从采棉纺线到上机织布,生产一匹土布需要经过轧花、弹花、纺线、打线、浆染、织布等大大小小70多道工序,做出来的产品质量自然会很高。”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园区负责人崔雪琴自豪地说。
“赞皇县不只有美丽的风景,更有文化底蕴。”游客李庆芳告诉记者,“像我们今天看到的原村土布就给我们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
注重文旅融合和文化传承,把文化元素、文化符号嵌入景区景点,是赞皇以融合发展激发全域旅游新动能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各要素深度融合的过程中,赞皇把古老土布技艺与现代时尚审美融合接轨,打造了原村土布文化旅游产业园;深入挖掘唐相文化,打造了独具特色的唐街、唐相公园、德裕古镇;传承非遗文化,建设了丝弦中心……
赞皇县依托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赞皇“两区”品牌。在大枣园区观景台顶部建设大枣形状地标性建筑,全方位打造赞皇金丝大枣“天下第一枣”品牌和“千年古县”名片。同时,在嶂石岩风景区,着力塑造“江北第一生态漂流”主题品牌。嶂石岩峡谷漂流是河北地区规模较大、自然河道较长、基础设施完善、生态保护较完好的峡谷漂流,是户外运动休闲的好去处。大会期间邀请来自北京、天津、山西、河北等多地房车自驾游协会成员,共同参与、助力旅发大会。
探寻赞皇“十品”文化。高标准建成集演出、排练、办公、科普教育为一体的文化场馆——赞皇县丝弦中心,上演大型丝弦歌舞剧《穆天子与西王母》。9月17日下午,在槐河之阳、京赞路旁,新落成的赞皇丝弦中心上演了一幕美轮美奂、荡气回肠的丝弦舞蹈剧《周穆王与西王母》。此剧是第七届石家庄市旅发大会的压轴之作,历史与传说、人文与自然、战争与和平、天然与礼仪、家国与民族、戏曲与舞蹈,各种重大元素天然相遇、水乳交融,是中国丝弦最新最美的创作之一。探寻唐相文化,在赞皇15万亩连片大枣片区核心区建设德裕古镇,再现唐风古韵,让游客在畅游“枣香庄园”科创产业区、“平泉家园”生态度假区、“农荟田园”休闲体验区后,通过德裕书院、青云塔、崇文街、状元楼等多个景点,亲身体验、零距离感受厚重的唐相文化。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太行第一军分区司令部纪念馆,成立黄北坪农宅旅游合作社,以红色游带动乡村游。
讲好赞皇“百点”故事。乘第七届石家庄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东风,举办赞皇县首届旅游文化节,打造文化产业综合体,培育一批休闲养生、生态观光、旅游文化基地。充分挖掘万坡顶遗址、治平寺石塔等历史文化,展示秦基伟故居、太行第一军分区司令部等红色文化,传承原村土布、金丝枣酒等非遗文化以及内涵,打造了德裕古镇、原村土布文化旅游产业园、蕊源蜂业博物馆、槐河文体综合体等文化场所,展现了独具赞皇特色的河东旗鼓、“梦回大唐”情景剧、腰鼓舞、“扎黄河”“铁笼灯”等民俗文化,把更多文化内容、文化符号注入景区景点,讲好“千年古县、唐相故里”的动人故事,让人们循着故事来、带着故事走,擦亮石家庄文化旅游名片。
线路为体
“二百里旅游天路,五百里文化银河”勾勒赞皇旅游新脉络
“要想富,先修路。现在路通了,人和车都能进来了,这对我们项目发展有特别大的帮助。”说起这条路,德裕古镇项目建设负责人吕卫京说。
吕卫京所说的道路,是赞皇县旅游休闲体育竞技七彩路建设项目。该项目包括南邢郭至千根公路改建工程,都户至西阳泽公路改建工程,严华寺至西阳泽公路改建工程,邢千线至严西线、严西线至都西线公路改建工程和大枣园区路通村支路改建工程,项目里程共计29.4公里,总投资4327.2万元。
赞皇县旅游休闲体育竞技七彩路旁的翠芊雅农庄,在2018年建成后一直在亏损。今年道路通了之后,游客和人都来了。“现在最多的时候一天接待好几百人,来这里垂钓游玩,真正拉动了农庄的生意。”翠芊雅农庄负责人王德鹏笑着说。
这条路是赞皇县集健身、休闲、观光、竞技于一体的旅游道路,途经西阳泽村、营儿村、北赵峪村、大河道村、西郭家庄村、严华寺村等多个村庄,形成了一条独特的休闲观光竞技风景线路。
交通是发展的动脉,也一度是制约赞皇发展全域旅游的瓶颈。近年来,赞皇县围绕大旅游构建大交通,高铁连接线、高速连接线、京赞路等一批交通主动脉相继建成,东出西联、南北贯通,交通瓶颈逐步破除。同时,对马嶂路、都许路、大枣园区五彩竞技路等一批县内道路进行全面提升。
开展道路提升行动。坚持把完善设施作为发展全域旅游的首要任务,围绕大旅游构建大交通,建成高铁高速连接线,东出高铁,西联高速,京赞公路、红旗大街贯通南北,一批交通主动脉相继建成,交通瓶颈逐步破除。同时,在筹备旅发大会的过程中,迎宾大道、大枣园区七彩竞技路等一批县内道路建成通车,对马嶂路、都许路等一批县内道路进行全面提升,内部微循环全面畅通,路网结构日趋完善。
开展水域联网行动。赞皇境内有2座中型水库、62座小型水库、94个塘坝,槐、济两河贯穿全境,1100条沟域纵横山区,这一百多“盆”水,像一粒粒珍珠星罗棋布地点缀在赞皇大地,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超前谋划,实施“白水平调”“槐北渠修复”等70多项渠库连通工程,盘活了全县水资源。
把路网建设作为连接生态区、整合生态资源的重要基础。对全县103条富民便民道路按照省级二级路标准全部进行扩建整修,公路建设总里程达到790公里,畅通了县域内部微循环,打造了一条串联40多个景点,沿路景色美丽、丰富的旅游路网,实现了沟域、水库和景区、园区的互联互通、优势互补与良性互动。特别是通过整修道路,将嶂石岩景区、科技园区、槐河生态景观带等串珠成链,形成了嶂石岩景区—赞皇山—锁云湖、许亭唐相故里—平泉湖—岭根底苹果园、石柱山—天台湖—大枣园区等多条山水特色精品旅游线路,使赞皇很好地融入省会一小时生活圈。
打造水景文化。依托马嶂路、都许路、京赞路、红旗大街和水资源,打造二百里旅游公路风景线,与沿途设置的观光采摘、美丽乡村、峡谷漂流、花海湿地等景观融为一体,初步形成“6条玉带串珠、一步一景”的“二百里旅游天路,五百里文化银河”,将县内景区景点、采摘园区、美丽乡村串珠成链,形成了对内闭合网状回路、对外放射发散路网的交通旅游新板块,着力打造旅游景观带、休闲康养带、经济隆起带、致富引领带。
“6条玉带串珠、一步一景的旅游观光路线,将县内景区景点、采摘园区、美丽乡村串珠成链,形成了对内闭合网状回路、对外放射发散路网的交通旅游新板块。”该县主要负责人说,随着“快进慢游”旅游发展新格局的形成,全域旅游承载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通过此次旅发大会,文旅互融、农旅互动、工旅互通、商旅互赢的旅游发展新局面正在赞皇加快形成。该县将以此次旅发大会为契机,紧紧围绕“4+4”现代产业发展特别是旅游产业发展,狠抓大项目好项目,以旅游产业大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进而推动县域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