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旅游 > 展演信息
“5·18国际博物馆日”将至 一起去博物馆探寻文化宝藏
发布时间:2024-05-17    
【字体: 】    打印
5月18日是第48个国际博物馆日,今年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记者获悉,河北博物院、石家庄市博物馆等将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教育作用,让公众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中感受博物馆的魅力。展馆将上新哪些展览?活动有什么新亮点?“博物馆游”呈现哪些新热点?记者走访了各大博物馆,探寻了博物馆的魅力。
上新展览 举办活动
为了迎接国际博物馆日,石家庄市各博物馆准备了丰富的展览和活动。走进石家庄市博物馆,市民可欣赏《清风石来——石家庄市博物馆馆藏清代扇面精品展》,欣赏扇画艺术,身临其境体验文人雅士的审美情趣;5月18日,“古旧书画修复讲座”将邀请专家介绍古旧书画文物修复的工序与技法,让大家感受文物之美;同一天,“小小文物修复师”将让小朋友们深入体验文物修复过程,培养他们对文物保护与修复的兴趣和责任感……
石家庄市博物馆副馆长陈永平表示,围绕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市博物馆精心策划了展览和活动,《石家庄历史文化陈列》《农耕与民俗展》等5个常设展览以及多个富有特色的临时展览欢迎大家来欣赏。
《西木佛商周出土文物专题展》将在灵寿县博物馆举办,首次展出2022年西木佛商周遗址出土的玉器、陶器、骨器、铜器等200余件文物;子元徽派古建博物馆首次推出《雕梁绣户——中国古建数字博物展》,展示古建筑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长安区金宝砚雕博物馆策划推出《5·18河北易砚暨中国四大名砚展》……记者从石家庄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获悉,围绕“5·18国际博物馆日”,我市将举办一场主会场启动仪式,策划一批反映石家庄发展历程脉络的精品展览,推出一批博物馆精品研学线路,积极开展系列公益讲座,深入实施博物馆“五进”活动,进一步增强博物馆传播力和影响力。
科技赋能 沉浸体验
逛博物馆除了参观文物,沉浸式体验文物背后蕴含的历史和文化尤为重要。如今,作为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博物馆正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借助数字化手段,让文物在各式各样的终端媒介上“活”了起来。
“美不胜收!”“体验感绝了!”……在河博,“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河北特展”的“光影丹青”沉浸式体验区是许多观众来河博必“打卡”的地方。在这里,穿越千年的丹青从历史中“走出来”,在光影中“活起来”。
据了解,体验区以虚拟现实引擎驱动空间投影技术,整个展厅设置了30台高清投影,采用全新的空间音频智能处理技术和视觉、听觉、触觉多感官实时交互装置,将传统水墨丹青与现代数字科技深度交融,再现了古代绘画的丰富内容,打造了跨越多个朝代、融合多幅精品的沉浸式画境空间。
近年来,石家庄市博物馆推出的“全景石博”智慧博物馆也让观众感受到了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之美。以信息化、智慧化建设为依托,“全景石博”智慧博物馆让观众以3D全景漫游方式,感受到了逼真的视觉体验。陈永平介绍,该技术涵盖了石家庄历史文化陈列展、农耕与民俗陈列展厅、全息文物数字展厅等六大展厅。此外,该馆在几年前推出的线上精品文物展,点击量颇高。以馆藏精品文物为依托,精品文物展精选800余件珍贵文物,精心制作了一系列馆藏精品文物展示短片。“短片中既有藏品的详细介绍,又可以720度全方位欣赏展品细节,生动有趣。”
“博物馆热” 持续升温
观赏精美文物、聆听历史故事、带走文创产品……近年来,到博物馆看展览已经成为人民群众新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博物馆,“博物馆热”持续升温。在石家庄,亦是如此。
5月16日上午,河北博物院中迎来一位位市民和游客。展厅中,观众欣赏着水墨丹青的美好,感受着千年文脉。河北博物院南区的10个常设陈列也是人气颇旺,汉代鎏金银青铜蟠龙纹壶、公乘得守丘刻石等文物吸引了许多观众。人们在这里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曲阳石雕”展厅中大学生王佩配认真欣赏着,她说:“现在,河北博物院经常上新展览,特别吸引我们年轻人。我和同学经常来博物馆转一转,收获很大。”
如今,博物馆还成为周末、假期出行重要目的地,“为博物馆奔赴一座城”的现象越来越多。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假期中,各大博物馆都人气颇旺,在河北博物院前排长队的画面屡见不鲜。“五一”假期里,石家庄市毗卢寺博物院迎来北京、山西、广东等全国各地的游客,成为外地游客了解燕赵文化的一扇窗口。
对此,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科负责人表示:“‘博物馆热’是一种很好的现象,值得被珍视,可以说博物馆正引领新的文化趋势。”据介绍,未来,石家庄市将采取市县联动、馆校合作的方式,统筹推进不同层次、层级、类型、属性博物馆均衡化、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优化服务供给,提高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博物馆教育功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文化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