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区县快讯
正定旅游火爆出圈的密码
发布时间:2024-08-05    
【字体: 】    打印
如今的正定怎一个“火”字了得。从春节期间一举冲进全国五大热门景点行列,到小商品夜市成为网红打卡地,这座“宝藏小城”频频登上热搜,一拨拨游客慕名而来。
正定的火爆出圈,不是因为文旅营销的一时功夫,而是源于对古城古韵的长久珍视,对各种资源优势的持续挖掘、利用。
古城保护的“新思路”
盛夏傍晚,登上正定南城门举目北望:古街古楼、古寺古塔映入眼帘,中轴线、天际线尽收眼底。
“离得最近的是广惠寺华塔,造型独特,为海内孤例。它东边分别是临济寺澄灵塔和天宁寺凌霄塔,临济寺是佛教临济宗祖庭,凌霄塔是我国现存塔心柱结构的唯一实例。往西看,是开元寺须弥塔,比西安大雁塔还早建了16年……”
正定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成玉红介绍,正定有1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600余件馆藏文物,堪称一座“古建艺术宝库”。
正定古称常山、真定,曾与北京、保定并称“北方三雄镇”,是我国北方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正定坚持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实施24项古城风貌提升工程,走出一条传承创新之路。
规划先行,法治护航。编制古城风貌恢复提升等多项规划,使城市建设与古城风貌相适应。出台《石家庄市正定古城保护条例》,让古城保护有法可依。
修旧如旧,不搞大拆大建。每个城门的保护方式都不一样,对标志性的南城门,进行月城、瓮城等整体系统性恢复,其他城门采取修建遗址公园方式。
创新发掘,文物与人相近。古朴的开元寺旁,玻璃罩下的考古发掘现场引人注目,游客可看到七个历史时期叠加的文化地层遗迹,零距离触摸城市根脉。
“对于游客来说,什么叫文化遗产保护好了?他们到这里来,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才叫文化遗产保护好了。正定做到了。”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曾如此评价。
文旅融合的“新模式”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一曲空灵婉转的《枉凝眉》响起,“金陵十二钗”水袖轻舞,游客瞬间“穿越”回红楼梦里。
荣国府是1987版电视剧《红楼梦》的拍摄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当年,电视剧还在拍摄时,这座明清风格的仿古建筑就火了,创下了旅游业的“正定模式”。
近年来,正定深挖历史底蕴,创新表达方式,以文旅融合激活文化遗产活力。
挖掘用好特色文化资源。依托红楼梦文化,荣国府景区不断创新文旅消费新场景,推出经典片段实景演出,举办文化讲座、文化雅集等。此外,正定还修缮贾大山故居,免费对外开放。
打造沉浸式旅游新业态。深入挖掘特色民俗、老字号美食、民间艺术等非遗资源,正定创新推出“行走式”观演模式、“穿越感”情景体验。
大批游客蜂拥而来,如何做好服务成为考验。县委、县政府带头,拆除沿街机关大院围墙,车位、厕所、开水间免费向游客开放。大部分景点免票,景点之间有免费摆渡车,景区附近有直饮水点,冬天还在休闲椅上安装了保暖坐垫……这些都体现着正定的热情和诚意。
如今,文旅产业成为强县富民的支柱产业。2024年上半年,正定游客量超过3397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327.71%。
“半城郊型”经济的“新路子”
7月28日一大早,塔元庄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尹计平就赶到村西的美食街上。这里正进行提升改造,准备建一个塔元庄国际果品营销示范产业园。
“城市需要啥,咱就提供啥。城市的需要变了,咱也得跟着变。”尹计平说,近年来,在村里吃饭的游客越来越少,他们决定把美食街改成可沉浸式体验的示范产业园,吸引更多游客。
距石家庄市只有15公里的塔元庄村,发挥毗邻省会优势,精心打造现代农业、旅游、康养等项目,走出一条城乡融合的乡村振兴新路径。2023年,村集体收入达3200万元,比2013年增长了十倍多,村民人均收入超3万元。
“我们坚持走‘半城郊型’经济发展路子,将正定经济发展牢牢地与省会城市‘绑定’,努力探索城乡融合、三产协调发展的县域经济新模式。”石家庄市委常委、正定县委书记王俊红表示,将以河北大道和新城大道两侧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特色高效农业、设施农业、观光农业,构建农业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时代不断变化,改革命题不断出新,“半城郊型”经济的路子也在拓展。
“这里是冀中南地区规模最大的第三方数据中心,为阿里巴巴、今日头条等提供运营服务。”河北北明兴云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裴勇介绍。
2019年10月,首届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在正定举办。抢抓这一重大机遇,正定加快布局新赛道,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在新技术加持下,‘半城郊型’经济已经突破了地理空间的限制,我们仍在依托城市、服务城市,为更多城市提供数字服务。”正定数字经济产业园区发展中心主任王俭说。
河北正定未来电子信息与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京东(正定)智能电商结算产业基地、均和云谷·正定科技港……目前,全县有数字经济相关企业1000多家,成为正定县域经济起飞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