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旅游 > 文化遗产
铁笔绘丹青 錾刻传匠心 ——郭氏铁板浮雕展现非遗独特之美
发布时间:2024-06-24    
【字体: 】    打印
“叮叮当当……”6月22日,记者刚走到位于石家庄湾里庙的郭海博民间文艺家工作室门口,便被阵阵敲打声所吸引。推开门,只见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戴着花镜,左手执錾、右手持锤,在铁板上精雕细琢。他就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郭氏铁板浮雕”传承人郭海博。不久前,由郭海博历时3个月完成的彩铜浮雕作品《中华龙》走出国门,在“从北京到巴黎——中法艺术家奥林匹克行”中国艺术大展活动中惊艳亮相,收获无数赞叹。
以铁锤、铁錾为画笔,以铁板作画纸,在叮咚作响的敲打声中,一幅幅凹凸有致、形神兼备的铁板浮雕作品便呈现出来……郭海博与其弟创造的以手工锤锻的方法,直接在生冷的铁板上创作的铁板浮雕艺术,一经问世便填补了金属雕塑领域的一大空白,被誉为“华夏一绝”。
数十年时间里,郭海博对我国传统民间艺术中的金属雕刻艺术和西方油画、雕塑艺术潜心研究,不断转化融合,逐渐摸索出一套完备的铁板浮雕艺术流程。郭海博告诉记者:“从设计稿样、拓稿、勾錾轮廓、锤锻、校平,到除锈、烧蓝等十几道工序之后,一幅极具金属质感的艺术品跃然铁板之上,呈现出其他材质无法表现的震撼之美。”2013年,郭氏铁板浮雕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创作需要灵感,而灵感来源于生活。郭海博为了追寻创作灵感,经常到太行山区、西部地区等地采风、搜集素材,这些深入生活的作品鲜活有生命力,屡获殊荣,使“郭氏铁板浮雕”成为石家庄、河北乃至全国传统文化的一张名片。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河北省一级工艺美术大师……郭海博用一锤一錾雕刻出了自己硕果累累的人生,也引领出女儿郭墨涵的事业道路。伴随“叮叮当当”锤錾声长大的姑娘,在耳濡目染中也迷恋上了铁板浮雕艺术,成了这门技艺的传承人。
“我的第一幅作品是在一块铜板的下脚料上砸出了一个牛头,出乎父亲的意料,当时他特别高兴。自此以后,我就踏上了和父亲系统学习铁板浮雕艺术的道路。”郭墨涵表示,父亲身上“择一事终一生”的匠人精神一直影响着自己。
除了提升自身技艺,传承创新延续文化根脉一直是郭氏父女共同的目标。郭海博说:“任何东西都要有传承、有创新,才有发展。铁板浮雕也一样。”为了让郭氏铁板浮雕真正走进大众生活,郭墨涵在父亲专注于工艺收藏品创作的基础上,拓宽思路,将艺术和实用相融,开发出一系列非遗文创品——大漆彩铜茶针,手工纯铜茶拨等,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百姓生活,得到更广泛地传播。
如今,郭氏铁板浮雕制作技艺已经走进高校课堂。在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里,“郭海博铁板浮雕艺术馆”“郭墨涵铁板浮雕艺术工作室”以及大学生研学室,吸引了众多的大学生和留学生近距离了解铁板浮雕非遗技艺。同时,父女二人还编写出版了《郭氏铁板浮雕制作技法》,进一步完善了非遗理论研究体系。郭海博表示,“艺无止境,我会不断学习,努力创新,让自己的铁板浮雕和彩铜浮雕艺术,在技法与作品题材方面有更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