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石家庄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第288号建议的答复
梁连忠等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积极推进智慧旅游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近几年的工作情况
智慧旅游建设是加快我市建设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的重要举措,是旅游业提档升级、推进产城景融合的重要抓手。近几年来,我们参考其他地市的先进经验,结合石家庄实际,在智慧旅游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实践。
一是高点定位、高标规划。2016年2月,我们委托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对石家庄市8区11县2个县级市和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进行了全方位的调研考察,提出了“构建三大基础工程+一个旅游云数据中心+一个智慧旅游平台+16大运用系统+四大示范项目+一个保障体系”的总体任务框架。2017年12月,专家评审委员会通过了《石家庄市智慧旅游发展规划》。智慧旅游工作作为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新突破、文旅融合发展的新领域、旅游业提升至现代服务业的新动力,我们在编制智慧旅游规划时,既考虑到了建设的前瞻性,又兼顾了落地的操作性。
二是紧盯目标、高效推进。依据《石家庄市智慧旅游发展规划》“三年打基础、六年上水平、九年创品牌”的战略目标和发展思路,2017-2020年主要任务是基础构建及平台开发建设阶段。三年来,我们依托数据资源云中心,强化了智慧旅游信息平台基础支撑设施建设。一是升级完善物联网建设,全面提升网络承载能力,拓展网络覆盖范围,满足旅游大数据平台对网络的需求。二是建设统一的数据资源云平台和数据交换、共享平台,推进全市政务数据上云和数据交换,为打破信息孤岛,为实现数据共享提供基础支撑。三是建设旅游大数据,加强了纵向各级旅游部门政务、企业运营和行业应用信息整合,推动横向各涉旅部门数据共享交换。
三是重点突破、示范带动。实践中,我们按照分级建设,点面组网,构建石家庄市智慧旅游平台的思路,采取统筹规划、重点突破,板块推进、全域发展的方法,以承办旅发大会为契机,逐点打造西柏坡、正定古城、抱犊寨、漫山花溪谷等智慧示范景区。正定县结合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推进正定智慧旅游中心、旅游数据中心及智慧旅游运营监管平台建设,开发智慧旅游APP等智慧管理、服务、营销体系。鹿泉区智慧城市广场、平山县旅游数据中心建设圆满竣工。通过这些具有较强吸引力和辐射能力的核心景区和县域智慧旅游建设的扩容、提质,带动区域板块建设,为构建全市智慧旅游平台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这些年的建设成就
近年来, 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石家庄市智慧旅游发展规划》为依据,以发展高质量全域旅游、建设高水平旅游道路景观带、打造高标准文化旅游融合项目、培育高规格文化旅游市场主体、办好高效应文化旅游节会活动等为目标,扎实推进全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2019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23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478.9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84%和22.13%。
一是智慧旅游景区建设初具规模。2018年,依托旅游交易会平台,抱犊寨高标准游客中心建成,中心设有智能指挥系统、CAVE沉浸式体验空间、智能售票系统、智能触摸屏、智能导览机器人等设施。通过完善食草堂、洛杉奇、君乐宝、龙泉古镇、西部长青、德明古镇5个项目景区智慧化建设,完善了大数据采集渠道,并依托河北省旅游云、政务网等实现了和市级平台、省级平台的数据互联互通。2019年,借力“1+2”旅发大会,串联平山、灵寿、正定三地,全长106公里的“滹沱河生态走廊”,沿线建设9个特色驿站,配套建设的生态景观、文化景观、智慧旅游系统等,形成“一轴两点五片区”的省会全域旅游新格局。
二是旅游要素资源整合成效显著。通过智慧旅游大数据平台纵向积极对接景区、酒店、商品资源,并在资源渠道、价格、销售渠道方面进行大数据整合,并且大数据平台横向对接公安、交通、气象、环保、电信等多部门资源,实现大数据的横向对接,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也是智慧旅游融入智慧城市的重要标志。这也为智慧旅游大数据平台更好的为政府提供数据依据,对提升省、市、县多级联动应急指挥和产业监测等提供支撑,从而制定出适合本地旅游的政策和管理方法。也为旅游从业者群体提供更好的宣传渠道,还为游客提供更方便、快捷、安全、温馨的旅游体验。
三是视频监控数据接入进展顺利。这几年,在加强景区涉旅企业视频监控接入和企业运营数据接入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全市所有4A级以上景区均实现了视频监控的实时接入,并连通至省、市平台。景区等涉旅企业销售渠道也都通过打通数据接口的形式接入了市平台,实现了销售渠道的无缝对接。连续两年推进抱犊寨、封龙山等15个现有景区提档升级,不断提升了景区档次和水平。加速西部长青、龙泉古镇等10个精品旅游项目建设,为鹿泉区全域旅游发展提供了业态支撑。依托智慧城市广场项目,推广了智能导游、电子讲解、网上预定和网上支付等服务能力,应用旅游大数据,实现了“一部手机游”。
三、下一步的努力方向
当前,旅游企业要按照中央整体部署和要求,面临人员流动和聚集增加带来的疫情传播风险,如何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弱化疫情影响,推动行业复苏?结合智慧旅游建设,我们计划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推行景区门票预约制度。围绕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景区管理“限量、预约、错峰”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4A以上景区引入“智慧防疫”解决方案,实行“门票预约”,坚决落实游客接待量不超过最大承载量30%的要求,防止人员聚集。实行实名制、分时段网络预约购票、限量有序入园,采用扫码支付、电子门票等非接触服务技术手段进行购验票,减少人员近距离接触和排队聚集。
二是加强全程客流监测管控。在前期疫情防控督导和复工复产工作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大数据分析、网络预订检索等智能手段,梳理出存在人员聚集风险的景区,对这些景区发出风险提示,全面排查风险隐患,优化防控预案。按照游客流动规律,从细处入手,加强对旅游活动的全流程管控,特别是对景区入口、重要游览点、观景平台、交通接驳点、狭窄通道、购票餐饮等容易形成游客拥堵的区域,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严防人员瞬时聚集。
三是推进智慧建设全域覆盖。智慧旅游建设目标总体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平台、三大体系。一个数据中心:制定统一的数据采集标准,进行数据采集、编目、分级,实现旅游数据分类归档、授权应用;打破信息孤岛,建立数据共享机制,解决信息数据交换和共享问题;建立“旅游云”大数据分析模型,利用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技术,构建科学化、智能化、人性化的数据分析系统,发挥数据综合服务和应用效能,提升旅游管理、营销及服务水平。建设智慧管理平台:以政府监管为中心,应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以行业数据为基础,整合气象、 环保、交通、公安等部门的数据,实现对旅游产业监测、预警、 分析、决策、指挥、评估等环节的全过程、流程化管理,建立起统一指挥、功能 齐全、便捷高效的管理和指挥平台。整个智慧管理平台由9个业务应用共同组成,相互之间协同联动,形成整体化管理的作用。建设智慧服务平台:以服务游客为中心,建设智慧旅游服务平台,吸引外地游客,推介石家庄的旅游资源,向游客提供全面的、立体的旅游信息和旅游咨询服务,并在游客自行获取信息的基础上,发展以信息推动为代表的主动式服务模式。以满足游客需求、提升游客体验为目标,通过手机APP、微信公众号为载体,借助移动终端和新媒体,满足游客行前、行中、 行后的各类需求,为游客提供全程个性化、便利化的旅游服务。通过一中心、两平台的建设,按照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最终形成面向政府的智慧管理体系、面向游客的智慧服务体系以及面向涉旅企业的智慧营销体系。
当前,我们正按照《石家庄市智慧旅游发展规划》推进相关工作,但是总体来讲距离《规划》目标还有不小差距。主要原因在于在人力、物力、财力上投入不足。我们将继续努力,以《规划》为指导,加快建设步伐,努力建设智慧旅游的“石家庄模式”,早日成功构建“智慧云游网、自在石家庄”智慧旅游品牌,形成“智慧旅游”引领石家庄旅游发展的格局。
2020年6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