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区县快讯
发布时间:2023-10-23    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字体: 】    打印
莲花山下,抱犊寨旁,两山一沟之间,坐落着百年村落岸下村。近日,记者走进岸下村,街道干净整洁,房前屋后绿树掩映,公厕、垃圾箱、健身器材等基础设施应有尽有。
近年来,岸下村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掘“石窑”特色,大力发展旅游民宿产业,建设成石窑小镇,吸引了周边市民前来观赏游玩。同时,岸下村坚持走“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依托村民旧居旧院,打造出40多套民宿,让“看得见山,望得到水,记得住乡愁”成为现实。游客多了,村民也忙了起来。
鹿泉区抢抓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区)创建机遇,以产业融合为抓手,按照“有规划、有产业、有主题、有功能、有特色”总体思路,全域推进和美乡村创建工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这两年村里的旅游发展挺火,村民们都能在村里打份零工,挣点零花钱,也能管管家,感觉挺好的。”村民王凤英说。
产业强起来,百姓富起来。如今,岸下村的近300名村民在本地实现就业,人均年收入达到14000元。“我们以1314数字恋爱最美公路的建成为契机,大力发展农旅综合项目。截至目前,已接待游客27万人次,村集体收入208万元。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丰富业态,把岸下村打造成为村民幸福、市民向往、宜居宜游的和美乡村。”该村党支部书记王振山介绍。
依托旅游美村、依托产业强村,该区各地深挖资源,走强村富民之路。走进白鹿泉乡东土门村,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马路、错落有致的乡间民居、色彩鲜艳的墙壁绘画,处处美丽宜居。这几天,村民们正加紧进行基础设施改造,文化氛围提升,并同步进行家庭小院的整治提升。基础设施好了,村容村貌变了,来这里的游客多了。
东土门村东邻土门关驿道小镇,古镇里游客来来往往,熙熙攘攘,可东土门村却略显冷清。为此,该村在各级党组织领导下,充分挖掘历史资源、文化资源,结合和美乡村建设,加快土门关修缮,加大文化产业布局,一个有着文化古韵的村落正在“蝶变”。
如今,水果飘香的北故邑村、青山绿水之间的水峪村、滹沱河畔的下黄壁村处处展现着和美乡村的新气象,乡村美了、产业强了,百姓富了,一幅幅和美乡村的画卷铺展开来。广大农民的自豪感增强了、幸福感浓郁了、投身乡村振兴的责任感也被激发出来了,随着全区上下党员群众齐心努力、凝心聚力,该区乡村振兴的成色更亮、底色更足。
区县快讯
挖掘特色资源 丰富农旅供给 鹿泉区构建全域旅游发展大格局
发布时间:2023-10-2314:09  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莲花山下,抱犊寨旁,两山一沟之间,坐落着百年村落岸下村。近日,记者走进岸下村,街道干净整洁,房前屋后绿树掩映,公厕、垃圾箱、健身器材等基础设施应有尽有。
近年来,岸下村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掘“石窑”特色,大力发展旅游民宿产业,建设成石窑小镇,吸引了周边市民前来观赏游玩。同时,岸下村坚持走“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依托村民旧居旧院,打造出40多套民宿,让“看得见山,望得到水,记得住乡愁”成为现实。游客多了,村民也忙了起来。
鹿泉区抢抓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区)创建机遇,以产业融合为抓手,按照“有规划、有产业、有主题、有功能、有特色”总体思路,全域推进和美乡村创建工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这两年村里的旅游发展挺火,村民们都能在村里打份零工,挣点零花钱,也能管管家,感觉挺好的。”村民王凤英说。
产业强起来,百姓富起来。如今,岸下村的近300名村民在本地实现就业,人均年收入达到14000元。“我们以1314数字恋爱最美公路的建成为契机,大力发展农旅综合项目。截至目前,已接待游客27万人次,村集体收入208万元。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丰富业态,把岸下村打造成为村民幸福、市民向往、宜居宜游的和美乡村。”该村党支部书记王振山介绍。
依托旅游美村、依托产业强村,该区各地深挖资源,走强村富民之路。走进白鹿泉乡东土门村,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马路、错落有致的乡间民居、色彩鲜艳的墙壁绘画,处处美丽宜居。这几天,村民们正加紧进行基础设施改造,文化氛围提升,并同步进行家庭小院的整治提升。基础设施好了,村容村貌变了,来这里的游客多了。
东土门村东邻土门关驿道小镇,古镇里游客来来往往,熙熙攘攘,可东土门村却略显冷清。为此,该村在各级党组织领导下,充分挖掘历史资源、文化资源,结合和美乡村建设,加快土门关修缮,加大文化产业布局,一个有着文化古韵的村落正在“蝶变”。
如今,水果飘香的北故邑村、青山绿水之间的水峪村、滹沱河畔的下黄壁村处处展现着和美乡村的新气象,乡村美了、产业强了,百姓富了,一幅幅和美乡村的画卷铺展开来。广大农民的自豪感增强了、幸福感浓郁了、投身乡村振兴的责任感也被激发出来了,随着全区上下党员群众齐心努力、凝心聚力,该区乡村振兴的成色更亮、底色更足。